发布日期:2024-12-21 20:07 点击次数:58
随着黄维兵团被逐渐包围于双堆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也拉开了序幕。
中野集中7个纵队15万人将黄维兵团团团围住,刘、邓、陈也将总前委指挥部移至宿县临涣集以东小李家村,以指挥围歼黄维兵团。
由于挺进大别山丢失了很多的辎重,围歼战进行的并不顺利。
12月10日,华野司令员陈毅来电,说歼灭黄维兵团可能还要7至10天。
同时,粟裕也得知,国民党已经派出宋希濂兵团从武汉向东,打算增援黄维;蒋纬国也率领坦克部队来到了蚌埠西北,打算向北进犯;同时徐州的杜聿明又建议从全国各地调来几个军空运到蚌埠,与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一起增援黄维。
当时,我军在南线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部队本来就不十分充裕,如果宋希濂的兵团再来,防线必然吃紧,搞不好会影响全局的进展。
于是,粟裕、谭震林等人建议,由华野抽出一部分兵力南下,以求迅速解决掉黄维兵团。
展开剩余83%总前委很快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于是粟裕决定抽调3纵、11纵、鲁中南纵队、外加特种炮兵两个炮团,当晚启程南下,而这三个纵队(兵力实际相当于两个纵队)统一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领。
当时中野部队和华野部队南北相距约有60公里,第二天也就是12月11日,陈士榘就率部来到了中野司令部。
陈士榘来是带了两个炮团来的,所以他建议,当务之急就是先拿下双堆集的一个堆,让敌军暴露在我火力攻击面前。他自荐由自己来指挥完成这个任务,并希望中野友军给他一个接近指挥和使用部队的地方。
中野首长说自己要和各个总队联系一下,看哪个部队愿意让出这个位置。大约半个小时后,中野首长回电告诉陈士榘,各纵队都不愿意让出位置。
陈士榘听后回答:“不愿让,我们就不参加了,我带部队去打阻击。”(《纪念粟裕大将百周年大会文件汇编》41页),“我相信包围黄维兵团的二野部队(原文如此,实际上中野于49年2月才改称二野)是一定能完成围歼任务的,不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陈士榘回忆录:天翻地覆三年间》)
陈士榘回忆录中说,中野首长对他的决定“表示同意”。
于是陈士榘立即率部南下,去加强我军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打援部队,为中野全歼黄维兵团争取时间。
当陈士榘率部走到中野6纵(王近山、杜义德的部队)的位置附近时,6纵政委杜义德在路口拦住了他的车队,并告诉他中野首长让他接电话。
电话里,中野首长告诉他,不要南下了,就留在原地,中野6纵归他指挥。
“我又提岀靠近六纵左翼的华野第七纵队成钧、赵启民部和豫皖苏独立旅贺健部及原华野加强二野的华野炮兵第三团及第十三纵队也统归我指挥。”
中野首长“经考虑后,同意了我的意见。”陈士榘于是成为南集团指挥官。
关于陈士榘为何在6纵停下,还有资料称是钟期光的作用。得知陈士榘南下后,粟裕命令华野总政副主任钟期光立刻到陈士榘那里去,说让华野部队支持中野,是华野的集体意见,必须服从,而且必须听中野的安排。
钟期光于是一路赶到中野6纵附近,找到了陈士榘,转达了粟裕的意见。然后,陈士榘才见到了6纵政委杜义德,接听了中野首长让他留下来的电话。
但这件事总的来说是个插曲,因为就算没有钟期光,在接到中野首长的电话和任命后,他也会停下。
华野的加入,无疑为围攻黄维兵团注入了一剂强心剂。12月14日傍晚,前委正式下达了总攻命令,南集团会同东西集团直攻敌指挥中心双堆集核心阵地。南集团火炮齐轰,光是榴弹炮就有20多门,守敌死于炮火者不下3000人。
14日夜,南集团占领双堆集临时机场,黄维兵团部受到直接威胁。黄维和胡琏于是决定“四面开弓,全线反扑,觅缝钻隙,重出重围”。但在突围过程中,其部队队形混乱,已经无力突出包围圈。
到12月15日晚,黄维兵团4个军12个师及一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被全歼。黄维、吴绍周、覃道善、杨伯涛被俘,熊绶春战死,只有胡琏侥幸逃脱。
战后,陈士榘同时得到粟裕和陈毅两位首长的电报,让他将所有缴获都交给中野,一律不准拿。所以,华野各纵队在战斗结束后,并未参加打扫战场就匆匆归建了。
为了表示对华野的谢意,中野首长在战后将黄维的拐杖等战利品交给了钟期光,托他送给粟裕。钟期光返回华野司令部后,粟裕却表示自己不要,钟期光和粟裕关系很好,笑道:“你不要的话,我就拿走了。”
于是,这些珍贵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最后都归了钟期光,后来军事博物馆曾找到钟家,希望他们捐献出来,但钟家认为,这个礼物记录了华野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突出贡献,所以决定暂不捐献。
让陈士榘加入南集团,而不是继续南下阻击李延年、刘汝明,无疑是黄维兵团被迅速解决的重要因素。
当时的南线打援部队,虽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蒋公子纬国亲率装甲部队与李延年部增援黄维,但总的来说,南线的局势并没有到最为危急的时候。刘汝明是西北军出身,长期被李延年压一头,心中常有激愤,他曾说:“蒋委员长指挥我刘某这么多年,我无役不从,但他现在还把我当成杂牌来看,能不令人灰心?”
所以开战之后,刘汝明一直消极避战,打滑头仗,想方设法对蒋阳奉阴违。李延年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只不过刘汝明更甚。
而且,粟裕也一直在盯着他们,只要他们给机会,就会被分割包围,死得比黄维兵团都早。李延年在察觉粟裕的意图后,曾在11月26日放弃固镇迅速后退,刘汝明也向后撤去。
12月4日,蒋介石严令两人继续北进,并派出二公子亲率第二装甲团驶过淮河大桥,来到李延年处,名为增援,实际上更是督战。
此后,刘汝明兵团攻势强劲了一些,有所进展,但进度依然有限,直到黄维兵团被全歼,他距离黄维兵团还有30多公里。
黄维兵团被全歼后,国军统帅部也害怕李延年、刘汝明再遭围歼,匆忙命令其后撤至淮河以南布防。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河南快3十大技巧汇总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